2020年11月5日,實行了13年的《重大疾病定義使用規范(2007)》正式更換為新版。
《重大疾病定義使用規范》可以理解為保險條款的模板,保險公司開發產品的時候必須按照《定義》所規定的規則進行設計,換句話說就是——我們買的重疾險要發生變化了。
目前市場上在售的舊定義下的重疾險產品,都將在2021年1月31日前停售!
在新規中,有諸多定義與舊規不同。
1、重疾險新舊定義是什么意思?我們怎么來判斷新定義、舊定義,誰更寬松呢?
新定義將法定重疾從原來的25種擴展到了28種,重疾新規里,理賠變寬松的有 6 種,理賠變嚴格的有2種。
具體可以看一看下圖。
重疾險的新舊規可謂各有優勢。
比方說:
舊規范下較輕的甲狀腺癌可以賠付100%,新規范只能賠付30%——舊規范理賠概率更高,賠的更多。
再比方說:
新規范下的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理賠標準更符合目前的治療手段,舊規范卻要求一定要開胸——新規范理賠更人性化,更容易得到理賠。
新舊定義各有優勢,重疾新定義產品上架了,舊產品馬上下架,那么問題來了:
到底是舊定義產品好,還是買新產品更好?
2.平安人壽推出“擇優理賠”服務
平安人壽針對消費者的這個痛點,及時推出了擇優理賠服務。官方微信發布了針對舊定義老產品的擇優方案,官網也有公布具體的產品名單。
(截圖來自平安人壽官網)
擇優理賠是啥?
簡單來說就是舊規范下設計的重疾險,理賠的時候可以同時根據新舊規范的進行理賠,哪個能賠到,哪個理賠條件和理賠結果更優,就用哪個。只要你購買的是舊定義重疾,一旦出險且符合理賠條件,申請理賠的時候,可以自由選擇新、舊定義中更加寬松的理賠條件。
比如說,對于冠狀動脈搭橋術,舊定義要求開胸才賠,新定義做微創(不開胸)就能賠。在擇優理賠方案下, 即便你買的是舊定義產品,也能按新定義理賠。
那么,執行了擇優理賠方案,我們能得到哪些實惠?具體有哪些影響呢?
舉幾個場景,給大家對比一下:
情況一:甲狀腺癌,“選”舊定義理賠更寬松
在新規中,甲狀腺癌按輕重程度分級賠:
TNM 分期 I 期以上:按重疾賠付,賠100%保額;
TNM 分期 I 期或以下:按輕癥賠付,賠30%保額。
而舊版重疾險不會整那么多事,只要確診甲狀腺癌,就賠100%保額。
情況二:冠狀動脈搭橋術,“選”新定義理賠更寬松
假設你買的是舊版重疾險,不幸患上嚴重冠心病,做了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,但沒有開胸。
原來在舊定義里,這種情況是不能賠的,但在新定義中,微創手術(不開胸)也可以賠。
執行擇優理賠,被保人能按新規來,予以賠付,差距還是非常大的。
情況三:小腸移植手術,“選”新定義能賠
被保險人嚴重腸壞死,實施了小腸異體移植手術。
按照舊定義,器官移植指腎臟、肝臟、心臟或肺臟的異體移植。
按照新定義,在原來的基礎上,增加了小腸的異體移植。
那么,擇優,按照新版來,最終是能獲得 100% 的保額賠付。
4.魚和熊掌可以兼得?
很多人說,現在入手重疾險的話,豈不是獲得這一重大福利的好時機?簡直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啊。
沒錯,平安人壽推出的“擇優理賠”服務就像是給大家吃了顆“定心丸”,讓大家不用再糾結,可以放心挑選產品。
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到你,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。